说起荆条叶,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。生活在江南的人们可能对荆条叶更加熟悉。它们经常出现在山坡道路上。荆条叶不仅仅是一片叶子。它是一种落叶灌木。每片叶子都由五片棕榈状的叶子组成。也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。那么,荆条叶的具体功效和作用有哪些呢?在这篇文章中,土巴兔小编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牡荆叶的功效与作用,帮助大家更全面的了解牡荆叶的功效。
牡荆叶的性味及归经分布简介
作为中药材,牡荆叶含有挥发油,包括-蒎烯、莰烯、桉树脑、对伞花烯茎、丁子香酚、-丁香烯、氧丁烯、-榄香烯等化学成分。荆条叶性味辛、苦,性平。据《中国药典》载,其性味“微苦,辛,微”;据《中药大辞典》记载,其“性苦,性平”。 《别录》说:“苦、平、无毒”,《纲目》说:“苦、寒、无毒”。荆条叶归经,《中国药典》记载为“归肺经”。荆条叶作为中药材,可在生长季节采收,鲜用或干燥,置阴凉处保存。
荆条叶的功效与作用介绍
牡荆叶的功效有祛表利湿、祛痰平喘、止咳解毒、祛风解表、除湿、杀虫、止痛、降血压、影响机体免疫功能、调节血清等。也就是说,荆条叶对大肠杆菌、B族链球菌、白喉杆菌、伤寒杆菌、铜绿假单胞菌和痢疾杆菌等都有一定的抗菌作用。此外,荆条叶还可用于治疗感冒、咳嗽气喘、胃痛、腹痛、暑湿痢疾、脚气肿痛、风疹瘙痒、足癣、乳腺炎肿痛、风湿疼痛,流火,蛇虫咬伤等。也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,可作祛风祛邪药。据《别录》记载,荆条叶“治久痢,霍乱筋脉,血淋,下疮,足湿瘦,脚气”。据《福建中草药》记载,荆条叶“祛风止痛”。神志,理气和胃”。
荆条叶的用途和用量介绍
荆条叶可内服、外用。外用,取荆叶适量,捣敷或水煎熏。内服,用荆叶9-15克,水煎服。鲜的可拌至30-60克。还有《中药大辞典》记载荆条叶重3至5钱(鲜者1至2两)。
荆条叶的挑选介绍
《福建中草药》记载的方剂,用于治疗风寒感冒:鲜荆条叶八钱,或鲜紫苏叶四钱,水煎服;防中暑:干燥荆条嫩叶二至三钱,水煎服。茶饮;治急性胃肠炎:鲜荆条茎叶12两,水煎服。治风疹: 荆条干叶35钱,水煎,或用叶煎汤熏洗。治疗足癣。取鲜牡荆叶、马尾松鲜叶、油茶籽饼等量,煎汤熏熏患处。 《福建民间草药》中记载的方子可治久治性痢疾:新鲜荆条茎叶58分,与冰糖混合,加水煮沸一小时,饭前服用,每日两次。 《江西民间本草》记载的选方,可治疗痧气引起的腹痛、胃痛:鲜牡荆叶二十片,放入口中,嚼碎,取汁咽下;治脚气肿痛: 荆条茎叶二两,丝瓜七钱。紫苏七钱,菖蒲七钱,艾叶七钱,水煎,熏洗;治初发乳腺炎: 荆条茎叶八钱,酒煎各半。治脚趾湿痒:荆条叶研杵,若腐烂,塞塞患处,或水煮熏熏。 《千金方》中记载的选方,可治疗小便出血:荆条叶捣取汁,酒服。 《海海验方集》中记载的选方,可治腰足风湿痛:荆叶不限,放在大瓮中蒸熟,底下用火温热,置于叶中煎服。患者,等待片刻,直至出现出汗;经常转圈吃饭,累了就停下来,然后盖上被子避风,也可以喝点葱花、黑豆酒、黄豆酒来缓解不适。徐州《统一方药新法选》中记载的选方,用于治疗出血热急性期,肢体红纹或片状红肿(火):青蒿一两,5粒荆叶钱钱,荆叶五钱。灵仙五钱,水煎服,每日一次。 《医学概论》中记载的治疗乳肿的选方:荆条叶,与酒调敷。 《湖南医学志》记载的治疗钢烧伤的选方:荆条叶、金樱子叶,炒研末,与浓茶调敷。
荆叶的临床应用
用牡荆叶治疗头癣,可取新鲜牡荆叶1斤,加开水2斤,浸泡15分钟,然后过滤,用滤液洗头58分钟,每日一次;或用鲜叶半斤,捣烂。涂于患处,每日2次。洗完后,用布包住头部。一般擦洗4天后头皮瘙痒消失,脓疱、糠疹样鳞屑减少,2个月后毛发开始生长。
要使用牡荆叶治疗脚气,请取半磅牡荆叶并将其放入盆中。加入沸水淹没药液。浸泡至水呈浅绿色,然后加入半盆温水;然后将双脚浸泡在药液中。停留5 至6 分钟并擦干。每晚睡前一次,一般浸泡56次后瘙痒即止。也可将新鲜荆条叶直接涂于患处,每日12次,同样有效。
通过以上的介绍,相信大家对牡荆叶的性味分布、功能、用法用量、医书中记载的方剂以及临床应用等有了一些了解。可见,荆条叶功效强大,可以治疗多种疾病,尤其是一些皮肤病,是常见的中药材。在这一类中,土巴兔小编提醒大家注意使用荆条叶的精准用量和频率。荆条叶的使用量和频率可根据不同症状适当调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