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以来,国家住房与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出“健康住宅”的技术要点和实践思路,提出了关系人居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异常现象和切实可行的技术行动,呼吁重新解读的住房。建立行为并利用新的位置和健康价值观来创造人们想要的健康、安全和满意的位置环境。
应该说,所谓健康住房,仍然是“以人为本”的老话,但这次提出的“以人为本”有了明确的定义。它不仅可以包括与地点相关的物理量,如:温度、湿度、通风效率、噪音、光线和空气质量等。
一是空间的健康状况。实践公私分区的住房设计,对住房改造和管线布局提出严格的前提条件。为鸡舍室内空气质量和排风畅通提供条件,防止室内污染和病原体的发生。
二是自然环境的亲和力。建设过程中,尽量保护和合理利用地形、森林植被、水源、河流等自然条件,扩大利用范围。人与自然的关系让人们体验到对自然的真实感受。
三是生存环境的保护。指居住区视觉环境的保护、污水和灰水管理、废物和垃圾管理、环境卫生等。
人们的生活行为需要被启蒙。比如,在室内空气质量的控制上,大量使用某些板材进行装修,就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行为。家庭装修材料和产品的选择是控制室内污染的重要保证。这就要求无论是开发商还是购房者,都必须建立正确的健康行为标准,控制污染源。